“虽然我说话有点不清楚,但是并不表示我只能残疾地活着。我相信只要我够努力、够坚持,大家一定忘记我的身体缺陷,把我当成正常人来看待。”95后杨敏,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风能工程学院机电专业1133班大三学生,天生裂唇,十岁时父母离异,岁月给了这年仅20岁的大男孩异于常人的艰辛,也让他有了比同龄人更多的隐忍和坚强。
拙于言而敏于行
“我学的是机电一体化技术,专业性比较强,不过静下心来专心学习,也乐在其中。”杨敏如是说。虽然有语言上的交流障碍,不过杨敏专业基础扎实,在校期间,曾担任学校学习部副部长。上课之余,为拓展视野,泡图书馆成了他时间表上及为重要的部分。课余,还能学以致用,平常同学需要装个系统,修个图都找他,他也很开心,觉得自己随手就能帮大家解决问题,自然义不容辞。他比较喜欢参加各类社会活动。不过有件事让他至今耿耿于怀,他说:“大一的时候,班上组织“百里单骑”,晚上就地而睡,可惜我回程的时候体力不支,最终坐大巴车回的学校,现在想想当时怎么就没能坚持一下,再坚持坚持也就回来了”。
笨鸟先飞,勤能补拙
大三上学期,学校组织大三学生实习。考虑到自己情况特殊,在跟老师沟通之后,决定先同学一步,自行尝试去找工作。七月,在长沙顶着烈日一天天地找。“因为语言沟通障碍,我处处碰壁,虽然一开始有心理准备,但还是很受打击。我记得最多的时候,一天投了三十份简历,去了七个地方面试。每次面试时间没超过10分钟,被拒绝的原因都是同一个,当时也想过要放弃,多亏老师同学的鼓励支持,我才一直坚持到最后。”杨敏表示,他一次次地坚持,是希望有一天不被当成特殊人,而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。
前程漫漫,路在脚下
实习期间,杨敏为了维持日常开销,分拣过垃圾;做过保安;做过电工;晚上跟车,1点才到家,第二天早上6点又继续出车;在表面温度70摄氏度,内压温度高达300摄氏度的高温下修换马达,一不小心,半只手都烫伤了。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,杨敏最后终于找到让自己满意的工作。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,杨敏作为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应届毕业生,跟单位最终协商的工资待遇在本地区算是偏上了。他说自己是幸运的,不仅被单位当正常人对待,甚至因领导认为其吃苦耐劳有责任心、技术过硬,收入提升到部分同事老员工的1.5倍。作为职场新人,能得到如此认可,这多亏前期全方面的尝试,让自己各方面有不错表现。杨敏坚信,只要能够坚持,前程是光明的。(通讯员/李慧)